上海五官科医院于志强专业专业代挂号十年经验
在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7种大病列为贫困人口专项救治病种的基础上,2019年起,辽宁将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尘肺、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等14种大病纳入救治范畴,进一步扩大救治病种覆盖面,并成立重大疾病临床诊疗和质量控制专家组。凡罹患这21种大病的农村贫困户患者,将由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资金、健康扶贫补充保险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项救治,降低自费部分负担。
七、山东省通过“三步走”推进“四个一”工程一是全面实施“一号通用”“一码通行”“一生服务”“一网共享”的“四个一”工程,推动全、真、活、可用的数据实时汇聚,有效支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二是启动“双命名双提升双满意”三年行动,创建智慧服务示范品牌,目前共评选品牌48个。通过示范带动,在全系统掀起争示范、创品牌的热潮。三是在全省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百日行动,选择“切口小,见效快”的30件实事,推进便民惠民措施全面落地。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联网医疗机构2518家,互联网医院开通200家,电子健康卡发放已超1亿张。四是印发《山东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0年)》,确定涵盖国家要求、具有山东特的7大任务16项行动措施。印发《示范省建设实施标准及责任分工》,建立部门联系机制,明确19个部门参与的96项工作任务分工。五是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为示范省建设培养“互联网+医疗健康”复合型人才。六是基本建成省级“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为全省群众看病就医提供统一线上入口,实现262家医疗机构全流程服务数据实时汇聚。
福建省注重“强基础、惠民生、防、促发展”一是推广电子健康码“多码协同”应用,实现“电子健康码”、“医保结算码”、“金融支付码”的“多码协同”应用。目前,福建省电子健康码“多码协同”应用项目已经完成14个省属医院的应用建设,已覆盖全省3680多万人群。通过“多码协同”实现一部手机全省实名制就医,实现跨域通行通用和健康医疗信息共享的索引载体,减少实体卡的成本和不便,为群众提供各式各样的便民惠民服务,率先实现省内异地医保在线结算、互联网医院医保在线结算功能。二是建立全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按照“平战结合”原则,构建全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全省统一远程会诊指导平台,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用于应急指挥调度与决策使用。防控期间,仅用4天时间接入全省91家定点救治医院,提供超过2200例远程诊疗指导。目前还在陆续接入疾控、妇幼、血液、监督等公共卫生机构,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能力。三是省统筹实施县域分级诊疗支撑信息系统建设,将远程医疗服务延伸至全省78个县106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和覆盖面。截至目前,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已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全省县域普遍开展以远程影像和远程心电诊断为主的远程医疗服务,覆盖90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84.7%。
中心医院PETCT主任-王跃涛1964年4月生,1986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后参加东南大学研究生班学习3年,1992年10月到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业务技能提高较快,他先后两次被院领导选送到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和核医学科进修。1996年初,为加快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发展,院领导决定在全市及苏北地区率先引进德国西门子ECT,组建ECT室。PETCT是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高尖端产品之一。2005年,经卫生部批准,引进了苏北及淮海经济区**一台功能分子影像设备PET-CT(该设备2003年国内才有了第一台)。王跃涛主任还一改国内医疗系统各学科独立诊断的传统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设备的融合、人才的融合、诊断的融合”的新模式,将核医学、影像科和临床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诊断结果和临床相对照,不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现已成熟应用于肿瘤的良恶性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的分期、分级、疗效评价等,成为肿瘤诊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这一模式,为核医学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王跃涛主任在临床与科研方面的成果更是引人注目:他是国内报道“利用核素显像评价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室间隔消融术疗效”的第一人,此项研究入围第八届亚洲、大洋洲核医学生物学大会“青年学者奖”比赛(国内仅3名学者入围),美国**核医学专家Wagner教授对他的研究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第一个在省内应用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预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他不断拓宽核医学的临床应用,先后开展新技术10余项,有5项填补省内空白;他在SCI和《中华核医学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以其独到的见解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好评……